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科代码:0817
单位名称:延安大学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学位点层次:硕士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延安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讨论,制定本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 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
1. 学科定位
立足创新发展理念和国家“双碳”战略,围绕陕北国际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延安大学学科建设的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突出创新,发挥优势,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技术创新,建成支撑区域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
2. 发展目标
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宽的国际视野,适应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高端创新人才。
第二部分 学位申请条件
凡攻读本校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其它要求完成的各项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下述要求,经校学位评定委员审查合格者,可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按规定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实践环节、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3.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取得一定数量和水平要求的与本学科、专业相关且以延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研究成果。
4.无因违纪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或已解除相关处分。
第三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 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从事化工科研的基本原则、规范和方法,了解所在领域的前沿、新技术新进展,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
(3)掌握一定的人文如识
了解哲学,伦理,政治,社会等领域的知识。
2. 知识体系:
本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如下所示,主要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
| 公共课 | 1071911 | 英语1 | 36 | 2 | 考试 |
| 1071912 | 英语2 | 36 | 2 | 考试 |
| 1071913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 | 考试 |
| 1071914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 | 18 | 1 | 考查 |
| 1071905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考试 |
| 基础课 | 08170001 | 化工计算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2 | 高等化学反应工程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3 | 高等分离过程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4 | 专业外语与科技论文写作 | 18 | 1 | 考试 |
| 专业必修课 | 化学工程 | 08170005 | 高等化工传递过程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6 | 高等热力学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7 | 现代仪器测试技术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8 | 催化工程导论 | 36 | 1 | 考试 |
| 化学工艺 | 08170005 | 高等化工传递过程 | 36 | 2 | 考试 |
| 08170010 | 化学工艺过程分析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7 | 现代仪器测试技术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8 | 催化工程导论 | 36 | 1 | 考试 |
| 工业催化 | 08170013 | 催化化学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7 | 现代仪器测试技术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6 | 高等热力学 | 36 | 2 | 考试 |
| 08170008 | 催化工程导论 | 36 | 1 | 考试 |
| 应用化学 | 08170007 | 现代仪器测试技术 | 36 | 2 | 考试 |
| 08170018 | 材料化学 | 36 | 2 | 考试 |
| 08170019 | 高分子化学 | 36 | 2 | 考试 |
| 08170020 | 超分子化学 | 18 | 1 | 考试 |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一定的化工理论基础,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具有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献身化学科学事业的精神。
2. 学术道德
深刻理解和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自觉维护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辛勤劳动和学术贡献。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能够对学位论文和其他自主发表的科研成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获得新知识和满足自己学习和科研需求,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熟练检索,阅读,分析、理解本学科相关专著、论文、专利等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主要进展并进行初步综合分析,在导师指导下判断相关研究领域已有研究的科学内容和意义、方法特点及研究热点,并获得开展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从同行处学习所需知识、研究方法的能力。
2. 科研能力
对化工前沿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本学科领域相关专业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运用其研究。硕士生应具有在导师指导下提出本学科前沿性研究课题的能力,完成基本的科研训练,培养基本的科研能力。具有研究和解决本学科所涉及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中。具有较为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设计并开展重复对照实验能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能力等。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1)以第一作者(含独立作者、通讯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本学科的高质量科研成果至少1项(含学术论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等);
(2)获得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地厅级一等奖排名前四,二等奖排名前三,三等奖排名前二;省部级一等奖参与者,二等奖排名前五,三等奖排名前三;国家级奖励参与者);
(3)在国际或国家级专业学术会议上独立完成学术报告1次以上(含1次);
以上知识产权成果必须以延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3. 实践能力
硕士生必须具备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应该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技术,包括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实验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对实验中的质量控制的良好的理解,使其对实验室的技术有足够的自信并拥有一定的技术竞争力,从而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不会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受到限制。
4. 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述、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备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本学科文献阅读、学术交流的能力。硕士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而且还需具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表达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 规范性要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其规范要求执行本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学位论文形式应为研究论文为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论文题目:应当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题名语意未尽,可加副标题。
(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摘要重点概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 语言力求精炼、准确,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
(3)前言或绪论:前言应对论文的背景及工作内容作简要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4)正文部分: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有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是对一个研究问题的实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实验结果的说明与讨论等; 也可以由基于同一研究目的、多篇已发表系列论文组成。
(5)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和总体的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作者研究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6)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文或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期刊论文和图书资料等。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不应少于50篇,其中英文文献应占三分之二以上(应用型论文应占三分之一以上)。
2. 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取得创新成果和具备研究能力通常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对于本学科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通过考察学位论文是否让研究生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训练,是否具备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考察论文质量。要从论文答辩中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考查。鼓励本学科硕士生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前,将论文工作中取得的研究发现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3. 过程要求
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预答辩、评阅、答辩等关键环节,直至学位论文答辩通过。
4. 字数要求
学位论文应当用中文或英文进行撰写,采用中文的,除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
5. 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要求
所有的学位论文在送审之前均需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学位论文(复制比不超过10%)可由各院系直接组织送审;经检测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应尽快修改,修改时间至少为一周。修改后的论文需申请二次检测,经复检合格的学位论文由院系负责送审。初检比例在30%以上及复检不合格者推迟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