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前身为1940年成立的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化学工程科。1958年延安大学恢复重建时为理化系,1959年独立设为化学系,1986年开始招收有机化工专业,1999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系,2003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八十余载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行而不辍,至今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2000余人,涌现出吕剑、罗万明等一代代优秀校友,为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与建设贡献着“延大力量”。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96名,其中本科生1075名,研究生221名。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的使用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拥有涵盖材料制备、组成、结构、介观与微观、材料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大型仪器设备共100余台件。
党建工作: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学科激活学院创新原动力”的建设思路,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先后获陕西高校首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标杆院系,院团委获批“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和“全省高校团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等省级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延安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校级荣誉称号。
学科专业:学院作为学校博士授权点建设单位,不断提升学科与专业建设水平。学院现有化学、化学工程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个教学系,拥有化学(优师计划、地方专项、普通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现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陕西省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建设单位。学院2007年获批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化学)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学和化学分别于2023和2024年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人才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7%;拥有教授29人,副教授44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69人。学院坚持引育并举,精准施策,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荣获国家级奖励及荣誉称号7人次,省部级奖励及荣誉称号40人次,其中徐斌教授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实现了学校国家级人才零的突破;学院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陕西省“三秦英才”1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4人,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高校巾帼建功标兵1人。
科技创新:学院依托地处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先后建有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延能-延大综合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陕西省信息与能源装备制造概念验证中心、陕北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陕北多能融合现代能源体系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陕西省能源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现代产业学院、陕西省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能源材料与绿色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陕西省能源小分子催化转化科技创新团队、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应用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电堆关键材料与应用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等3个省级创新团队;获批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创新团队16个。近五年来,获批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6项,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Nat. Common.、Adv. Mater.等发表高质量SCI收录论文337篇,授权发明专利69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200余项。近3年,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组织实施了“低阶煤分质高效精细化利用特色产业创新链”、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开发厅市联动项目、“能源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合作建成了秦创原天然气清洁高效利用新兴产业创新聚集区等项目。先后与延安能源化工集团、陕西复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转化了低阶粘结性中煤热解资源化利用技术、医疗级别的多糖水凝胶膜布生产技术等项目。付峰、徐斌、王丹军、高晓明、王潇等5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开放办学:学院与美、德、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现建有陕北能源清洁利用与低碳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引进巴基斯坦的Razium Ali Soomro作为外籍教师开展实质性教学与科研合作。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石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所的相关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神华宁煤集团、榆能化、延长集团炼化公司、延安能源集团、延安高新区、志丹工业园区、安塞工业园区等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科研合作成果不断显现。近5年,学院先后承办和组织召开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10余场,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
当前,学院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延安大学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对标学校追赶超越“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第七次党代会“一一九五”工作精神,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科治院、专业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开发活院”的奋斗目标,将学院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理工结合特色的高水平学院!
数据更新于2025年4月